近日,中国科学家在水稻抗逆性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林鸿宣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林尤舜团队合作进行的研究,在盐碱人工试验田中种植的水稻显示出令人惊喜的增产效果,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组增加了约77%至100%。
高温、盐碱地、病虫害……这些对于水稻而言都是“逆境”。一般来说,水稻的强抗逆性和高产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团队合作,在盐碱人工试验田种植的水稻株系,不仅没有减产反而长势喜人,与 ...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的成立,始于2018年,企业集中在建筑装饰和装修等领域,通过这一专利的获得,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储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参与土壤勘测的竞争力。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该企业已参与招投标项目25次,拥有27 ...
2月6日,贺兰县蓝湾生态产业园内,工作人员在查看鲈鱼长势。近年来,银川市大胆探索创新,培育了以贺兰蓝湾生态产业园、贺兰县星光村等为代表的“多权融合”改革示范点。其中,贺兰蓝湾生态产业园成功在盐碱地上实现“南鱼北养”“海鱼陆养”,探索出“村企合作”、“ ...
通过对3万多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碱、耐热表型鉴定,中国科学家最终定位克隆到两个水稻耐碱-热QTLs基因——ATT1和ATT2,其中,ATT2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后绿色革命”基因。
山东省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省为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做出的落地举措之一。该体系成立于2023年下半年,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
新华社济南1月8日电题:山东:盐碱地变身清洁能源“新绿洲”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1月7日,华电山东莱州大型盐碱滩涂光储一体化项目 ...
人民资讯 on MSN20 天
山东:向盐碱地要稳产高产
诸葛玉平教授(右一)和团队成员一起查看盐碱地上小麦的生长情况。(资料图) 山东省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山东省为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做出的落地举措之一。该体系成立于2023年下半年,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产业技术体系。 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一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适用于不同盐渍化程度盐碱地的改良模式,科学筛选了鲜食玉米、花生、大豆等十多个耐盐碱的品种,初步形成了适 ...
河蟹豆腐是盘锦人智慧的结晶。这道菜以新鲜的河蟹为主料,将蟹肉与蟹黄精心拆解,融入细腻的豆腐中,经过巧妙的烹饪,呈现出鲜香滑嫩的口感。河蟹的鲜美与豆腐的清香完美融合,既保留了河蟹的原始风味,又增添了豆腐的绵软口感,堪称盘锦美食中的一绝。节目中,观众将看 ...
“张杂谷”21号在阳原县九马坊村盐碱地示范种植,亩产量达到221.6公斤……记者从市农业科学院获悉,从去年起,我市农业 ...
科研工作者的日程,随着实验进展的“鼓点”有序推进。春节假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读研究生姜文明取消了外出游玩的计划。他要在所里的实验温室照料茭白苗,并且按照实验计划,为这些茭白苗测定光合作用数据以及相关生长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