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扎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海捷(右)在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展示他制作的灯笼。   当日是立春,大批市民游客来到北京地坛公园参加在这里举办的春节文化庙会,感受春天气息。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
2月3日,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的首都电影院,观众络绎不绝。   春节期间,多部影片登上大银幕,电影票房再创新高。不少观众走进影院,在光影魅力中品味喜庆团圆的节日氛围。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月3日,观众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电影院取电影票。
立春节气,一场别开生面的“鞭打春牛”活动于2月3日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据悉,“鞭打春牛”仪式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农耕文明的深深眷恋,也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北京时间2025年2月3日迎来立春节气。 四时之始,喜随春至。又是一年立春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大自然悄悄奏响了春的序曲,开启四季轮回的崭新篇章。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缺乏院外的医疗监测数据,可穿戴监测诊疗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与材料学、计算机等跨领域的医工合作,不仅提升了我对医学的认知,也让更多心血管病患者看到诊疗前移、预防前移的希望。”在跟随导师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王佳对 ...
当日迎来立春节气,北京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第十八届立春文化节在北京古观象台举行。文化节通过喊春、进城报春、鞭打春牛等表演活动,结合老字号产品展销、非遗体验等多彩互动摊位,让市民在民俗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喜迎春天的到来。
民族文化宫2025年2月1日起恢复讲解服务。观众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入馆参观。据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自2023年8月1日开展以来,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近30万人次。(记者王明玉) ...
展览甄选百幅灵蛇题材的文物艺术品映像,从“幽幽蛇影”“腾蛇乘雾”“蛇舞丰年”三个部分阐释蛇年生肖文化。同时,为引导孩子们多视角认知生肖文化,本次展览邀请北京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们,以灵蛇为主题,创作40余个水彩、剪纸、浮雕、装置等儿童艺术作品。
2月3日迎来立春节气,这标志着春季到来。中医专家介绍,立春时节,阳气渐升而阴寒未尽,日夜温差较大,养生防病重在保护阳气、预防风邪侵袭,并注意护肝和调节情志。
被誉为国宝“京粹”的铜胎掐丝法琅是中国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因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制作工艺的高峰,又被称为“景泰蓝”。精巧的工艺,精湛的构思,美好的寓意,传递了浓浓的新春祝福,彰显了中华文化之美。让我们一起随新华社记者李冰清走进北京景泰蓝博物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你知道“屠苏”是什么吗?新华社《健康我来说》栏目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冯淬灵,为大家讲解这句诗里的中医预防智慧。
作为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庙会之一,厂甸庙会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着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在这里,你不仅能品尝到糖瓜、豌豆黄等老北京特色小吃,还能欣赏到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更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和非遗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