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呈祥辞旧岁,银蛇献瑞贺新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美术书法创作,展示近期广大美术书法工作者及爱好者创作成果,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咸阳画院网上展厅将分期推出系 ...
文化大家看 on MSN10 小时
年 趣(图)
当时也替春节捏了把汗,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都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了呀,万一又不过,担心终是多余了,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代元旦更多指的是农历新年,与现代公历的元旦日期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辞旧迎新的意义上是相通的—— 古人是如何祝福新一年的? 《万国来朝图》清代,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为乾隆年间对紫禁城内元旦朝贺活动的形象记录。 (资料图片) ...
苏东坡一生因才识过人,又因朋党之争,遭小人嫉妒算计,多次被陷害。他因诗而出名,又因诗而获罪,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人李定,舒亶等人从他的诗中“深挖掘”,以咎其罪。苏东坡被贬过很多地方,但他心胸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到一个地方,都勤于政务, ...
我读小学的时候,乡亲们在新年除了贴春联,大多还时兴贴门神、挂桃树枝。除夕当天,我和姐姐总是抢着去贴春联,因为这活儿不仅轻松,更重要的是劳动成果可以显摆一整年。我俩总是为此你争我抢,互不相让,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由我主导,负责张贴;姐姐打下手,负责涂浆糊。这才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那天,母亲总是早早折来新鲜的桃树枝,捆绑好后让我们悬挂在门楣上方。而门神则需张贴在两块活动门板的正中央。在我 ...
过年、过年,最欢喜的是孩子。我们村子“过年”,不是只过除夕这一天,而是包含整个腊月(农历十二月)。
春节是欢乐开怀的高光时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抓住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即逢年遇节燃放爆竹、全家上下饮屠苏酒和更换桃符等,充分体现了年节的欢乐气氛。第三句写千家万户都 ...
编者按:“回家过年”,始终是让中国人心心念念的大事儿。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澎湃评论部继续推出夜读特别策划《春节的8个晚上》,邀请东西南北中代表性省份作者,介绍当地特色年俗,记录传统中国节的浪漫与美好。有一阵,我拿着号称“中国人的节日之书”的《清嘉 ...
屠苏酒则是元旦专用饮品,有关屠苏酒的解释众说纷纭,给饮屠苏酒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唐代饮屠苏酒的风俗仍然是由幼及长,先从年轻人开始,这种做法与传统宴会长者为先的习俗不同,体现出了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呵护。顾况《岁日作》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他自知年长,便主动将岁酒先饮的权利让与了年纪更轻的人。裴夷直则自度年少,干脆提出先饮为快,其在《岁日先把屠苏酒戏唐仁烈》 ...
在烟台,乡间的年像一棵繁茂的树,从腊月开始萌芽,在大年初一开花。那些积蓄已久的欢欣,像一群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落在身上的阳光,也带着喜气,明亮,清澈。过年,让村庄变得富有风韵,富有色彩,富有生机。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众多承载着春节印记的文物,仿佛一幅跨越千年的画卷,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习俗,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传递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美好生活、和睦和谐的向往。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也不忘向身边的人送上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孩子们茁壮成长,像嫩芽般破土而出,迎接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祝愿年轻人不畏风雨,勇敢追逐梦想,成为朝九晚五中最闪亮的存在;祝愿每一位长者健康平安,生活如春日的晚霞,温暖而美丽;祝愿我们共同的祖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繁荣昌盛,发展的步伐如同滚滚大潮,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