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利用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TACs)降解RN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潜在的脱靶降解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这项研究中,团队设计了一种能触发肿瘤微环境激活的RiboTAC。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抗 PD-1 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一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均显示出临床疗效,但潜在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2025 年 1 月 30 ...
昨日,我们为学术经纬读者带来了春节期间中国团队发表的10篇生命科学研究论文(更多阅读:春节期间,中国团队10篇顶刊论文回顾)。现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在过去一周上线的重磅研究进展。我们精选的10项CNS及子刊突破,涵盖了靶向蛋白降解、细胞和基因疗法 ...
Keyl等人提出了一项可解释的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现实世界数据分析,该数据来自38种癌症类型的15,000多名患者,确定了关键的预后标志物相互作用,并在外部肺癌队列中证实了这些相互作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信号通路的研究正日益成为推动重大科研突破的重要力量。最近,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其他科研机构联合发表的高影响力文章《Antiandrogen treatment induces stromal cell reprogramming to promote castration resistance in prostate cancer》,便充分展示了这一趋势。这项研究在《Cancer ...
总的来说,这项临床试验首次提供了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的随机证据,有效排除了显著获益的可能性,阿司匹林可能在预防结直肠癌复发方面具有适度的效果,这种效果可能在特定的结直肠癌患者群体中有所体现。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陆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肖泽宇教授该研究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 “CD133+PD-L1+ cancer cells confer resistance to adoptively transferred engineered macrophage-based therapy 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