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国维尔纽斯堡的Helmholtz rna感染研究所(HIRI)和雷根斯堡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揭示了HIV-1病毒(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是如何巧妙地劫持细胞机制以维持自身生存的。通过剖析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人员确定了HIV-1在抑制宿主细胞防御的同时确保其复制的新策略。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上。
引言艾滋病(HIV)感染一直是全球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而HIV-1病毒是导致这一疾病的主要元凶。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彻底消除病毒感染仍然面临科学难题。HIV-1病毒能够感染非分裂细胞(如巨噬细胞),并通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亥姆霍兹RNA感染研究所和雷根斯堡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针对导致艾滋病的病毒HIV-1如何巧妙地劫持细胞机制以维持自身生存提出新的见解。通过剖析这种病毒与其宿主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他们确定了HIV-1在抑制宿主细胞防御的同时确保其自身复制的新策略。
1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辰,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出席会议并致辞。
MPER区域是HIV-1 ENV gp41亚基中一个高度保守的结构,通常能诱导出广谱中和抗体(bNAbs),并被视为HIV疫苗的关键靶标。根据测试,抗体504C1与gp41的 ...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多次接种HIV免疫原,在兔子和恒河猴模型中观察到,免疫系统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接种之间生成了针对免疫复合物的抗体(anti-ICAbs)。这些抗体的存在引发了对免疫反应复杂性的深思,它们并不直接中和病毒,而是可能促进更大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以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激活免疫系统。
·一般来说,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之后,就如同被免疫系统下了“通缉令”,随后便会面临被巨噬细胞吞噬等命运。然而在HIV免疫原引起的免疫反应中,免疫系统派出一波“警察”,发现并与病毒“靠近”以后却没了下文,于是又针对这一事态继续派出“警察”,形成一种复杂的 ...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3日,南非开普敦,一名药剂师拿着一瓶来那帕韦。视觉中国图“半年一针,100%有效预防HIV”“艾滋病终于有‘疫苗’了”……近日,随着艾滋病新药来那帕韦(lenacapavir)在中国上市申请的获批,相关资讯广泛传播。与其它新药上市有所不同,来那帕韦上市尤为引人注目,号称“100%预防艾滋”的疗效,更是引 ...
1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南京揭晓。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学家首次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它可以像传统脑组织一样正常生长并发挥作用。
《科学》认为,该药物的成功源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即对其所靶向的HIV衣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全新的深入理解。鉴于许多病毒也拥有各自的衣壳蛋白,来那卡帕韦的成功应用意味着,类似的衣壳抑制剂有望对抗其他病毒性疾病。 预计监管部门最早到2025 ...
“这些抗免疫复合物抗体还没有得到非常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艾滋病疫苗接种的背景下,了解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更聪明的疫苗设计和免疫疗法。这是在微调针对艾滋病毒和其他疾病的抗体和疫苗策略方面迈出的令人兴奋的一步。” ...
中新网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2日在江苏南京揭晓发布,首次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谷歌新量子芯片、首张“宇宙地图”照片等10项成果入选202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发布。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202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具体内容分别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