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一般指羞愧的心理感受,亦可指使人感到羞愧的耻辱之事。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 荣辱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知耻 ; 知耻,也就是知道羞愧和荣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
孔子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 近乎勇”是儒家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懂得羞耻,才能自省自勉,奋发图强。
2019年12月13日 · 知耻是一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知耻与无耻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无耻则无人格可言。 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 …
2022年9月20日 · 知耻之心,是儒家的重要道德标准,《礼记·中庸》指明“知耻近乎勇”,为人应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耻与廉相结合,又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因素。 《论语》记载:“道之以 …
2022年6月15日 · 知耻而有羞耻之心,作为人格最不可弃的德行坚守,实是视非仁而为、非义而取为人生的可耻,耻于不若人。 在《论语》一书中,有很多关于人生之耻的论说,对现今我们 …
2018年5月18日 · 职是之故,士君子的知耻,即孔子所申明的士行的“行己有耻”,是士之为士的头等大事。 如同孟子所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 《孟子·尽心上》 ) 也就是明 …
2019年5月10日 · 中国古代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其中“耻”就是“知耻”,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羞耻感”。 知耻则有所不为,不知耻则无所不为。 孔子曾以“行己有耻”四字来说明士君子之 …
“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是说知道什么是耻辱,这样的精神自会给人带来勇气。 知耻,是一个人良知的先导,只有“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正确对待荣与辱,灵魂才会健康而有活 …
2022年7月26日 · 知耻,是一个人自尊心的重要体现,是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