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
见义勇为(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见义勇为(勇:勇敢)指看到正义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勇敢去做。连动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2020年9月21日 · “见义勇为”,汉语成语,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One who does nothing when encountering injustice is a coward)”,意思是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a person acting courageously to do what is righteous)。
2024年8月20日 · 见义勇为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认为,见到正义的事情如果不去做,是没有勇敢之德的表现。 由此演化出成语“见义勇为”,强调见到正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这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
2021年6月9日 · 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该规定明确豁免了见义勇为者事后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因而“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成为民法典的一大亮点。
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 见到义、勇而为之。 义,比小我更高尚的真善美;勇,从头到脚(穿)有坚硬的盔甲的虫、在充满力气推动下的行为。
2022年12月4日 · 见义勇为是指行为人在没有约定义务也没有法定义务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不受或者免受侵害,而实施的制止侵害、防止损失的紧急救助行为。
见义勇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jiàn yì yǒng wéi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见义勇为意思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见义勇为( jiànyì-yǒngwéi ) 遇见合乎道义的事情,就 勇 敢地去做。 它是坚持道义 和 勇 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的有机统一,是 中华 民族自古崇尚的优良品 格 和 行为。
2024年2月4日 ·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q2. 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要件? 一是见义勇为主体是自然人,不是法人; 二是见义勇为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